《自由之聲》打破預期,票房突破 1 億美元里程碑


儘管彭博社、滾石雜誌和其他企業媒體對吉姆·卡維澤的反拐賣兒童電影《自由之聲》的報導越來越多,但美國人仍然湧向全國電影院,因為這部電影似乎已成為夏季迄今為止最賣座的大片之一。

這部低成本、受信仰啟發的電影以蒂姆·巴拉德的一生為背景,他是“地下鐵路行動”的創始人蒂姆·巴拉德的一生。該組織致力於拯救兒童免遭性販運。週三,該電影實現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自 7 月 4 日首映以來,美國影院票房收入超過 1 億美元。

上週末,《自由之聲》獲得第二名,落後於派拉蒙影業的新片《碟中諜》,同時超過了迪士尼最新的《奪寶奇兵》。

《自由之聲》“是疫情后第一部國內票房突破 1 億美元的獨立電影”。 種類 說。 它指出,這部電影目前“在北美年度票房收入排行榜上排名第 16 位”。

“《自由之聲》已成為大眾電影,”Angel Studios 全球發行高級副總裁賈里德·吉西 (Jared Geesey) 說道。

吉西繼續說道,“這與好萊塢看門人開發的自上而下的系統相反。我們正在授權人們參與選擇、資助和分享故事,從而放大光明並影響文化。”

但正如我們一開始所指出的,許多主流媒體對這部電影發起了一場討伐,將其妖魔化,並將其與“陰謀論者”扯上關係,儘管天使工作室表示,這部“強大的電影是根據前國土安全部特工蒂姆·巴拉德與人口販運作鬥爭的真實故事改編的。他對正義的不懈追求暴露了這一全球犯罪的陰暗面,對爭取自由的鬥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這部電影上映之際,名譽掃地的金融家杰弗裡·愛潑斯坦的性交易活動在數百萬美國人的腦海中仍然記憶猶新。 就在上週,美屬維爾京群島在一份法庭文件中表示,因未能發現和報告愛潑斯坦的性交易活動,該島向摩根大通尋求近 2 億美元的賠償。

儘管主流媒體不斷抨擊這部電影,美國人仍然沒有被嚇倒,繼續擠滿影院的座位。

公眾意識正在發生轉變,這種意識現已進入主流。 傳統媒體幾十年來控制的矩陣正在“出現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