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希望打破台灣的芯片中心,以在中國入侵的情況下保護供應鏈


全球半導體產業完全由台灣主導。 如果中國入侵這個島國,這對西方國家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安全風險。

“如果你讓自己想一想美國無法再獲得目前在台灣製造的芯片的情況,那將是一個可怕的情況。

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去年夏天對 CNBC 表示:“這是一場深刻而直接的衰退。無法通過製造軍事裝備來保護自己。我們需要在美國製造這個。”

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對台灣進行了有爭議的訪問。 在她的一次會議上,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直言不諱地告訴佩洛西,華盛頓重建國內芯片製造的努力將會失敗。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他很直率,尊貴的客人都有些吃驚。” 金融時報.

隨著台灣和中國大陸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華盛頓計劃將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從該地區轉移到美國和其他地方。 其原因在於中國入侵或封鎖台灣的情況,這意味著全球芯片產業將在一夜之間陷入停頓。

“如果中國切斷台積電的供應鏈,可能會給世界經濟造成重大危機,”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非常駐研究員保羅克利福德說。 由於這種擔憂,台積電正朝著“將部分生產移出台灣”的方向發展。

前台灣議員、現任哈佛肯尼迪學院高級研究員 Jason Hsu 表示,美國在向中國半導體行業發動經濟戰的同時,向台積電施壓,要求其將生產線遷至美國,這是在發揮微妙的平衡作用。 他說,這讓台灣處於危險之中。

西方對台灣安全和獨立的擔憂是拜登政府推行芯片法案以擴大國內半導體產量的原因。 台積電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華盛頓開始將芯片製造從台灣轉移出去。

例如,五角大樓依賴台灣生產為尖端設備和武器提供動力的芯片,這是中美科技霸權爭奪戰的核心。 由於未來的中斷風險​​,國防部必須從更安全的供應鏈中採購芯片。

除美國外,歐洲、日本、新加坡和印度也在努力增加半導體製造業。 新的製造工廠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開始生產芯片。

西方將台灣以外的半導體供應鏈多元化的戰略越來越清晰:

諮詢公司貝恩公司的合夥人兼半導體和技術供應鏈專家彼得漢伯里說:“每個人都意識到,對於整個行業來說,這裡是一個重大的分水嶺。” “但它有點偷偷摸摸的人。”

瑞士信貸分析師最近指出,台灣的芯片廠是否因任何原因而中斷。 從汽車到電腦的生產將受到嚴重影響。

截至目前,西方的目標是拆分台灣的芯片中心,不過,正如我們之前提到的,台積電的張先生警告說,任何此類舉措都將失敗。

然而,正如投資管理公司 Neuberger Berman 的董事總經理 Sebastian Hou 所解釋的那樣,台積電的客戶已經在尋求將該地區以外的生產多樣化:

“從兩年前開始,台積電的客戶就開始有些擔憂了……那是在台灣,我們開始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戰鬥機在台灣海峽附近盤旋,這已成為日常工作。”

到目前為止,這些客戶包括高通和英偉達,它們最近表示台積電工廠的部分芯片生產將轉移到其他地方。

漢伯里說,最大的問題是蘋果是否會因為台灣海峽的風險增加而改變製造合作夥伴。

“台灣對半導體生產的壟斷造成了不穩定,”蘭德公司國家安全供應鏈研究所所長佈拉德馬丁說。 “如果美國需要在保護其經濟和保衛台灣之間做出決定,那將開始成為一個非常嚴峻的決定。”

越來越明顯的是,西方希望台積電和台灣的其他公司將芯片生產轉移到其他地方,因此如果中國入侵,芯片供應不會嚴重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