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e Xie 和 Georgei Lei,Bloomberg Markets Live 記者和分析師
黨代會通常不會發布重大政策公告。 儘管如此,人事變動,例如最高決策機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可能會影響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和發展戰略。
不管, 北京面臨著近年來中國面臨的同樣艱鉅挑戰,包括人口老齡化、債務不斷增加以及與美國的關係惡化。 這些限制意味著北京不太可能偏離其目前的削減債務、提高出生率和在關鍵技術方面自力更生的戰略。 這也意味著未來幾年的增長放緩。
從不斷惡化的人口統計數據開始。 彭博經濟學家朱棣文表示,由於生育率低於日本,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將在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內持續下降。 去年,新婚人數降至歷史新低,幾乎是十年前的一半。 由於新冠疫情的封鎖,這個數字今年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此外,工作人數的減少表明養老金體系的增長潛力降低和負擔增加。

人口減少意味著中國不需要像以前那麼多的房屋,這表明該行業將從主要貢獻者轉變為拖累增長。 根據高盛的估計,住房需求可能會從 2010-2020 年的每年 1800 萬套下降到 2050 年的 600 萬套。 – 房地產業正成為重中之重。

北京必須在不進一步增加債務的情況下擺脫住房問題。 畢竟,在 1990 年代資產泡沫破裂之前,中國的債務槓桿率已經超過了日本。 北京去年開始了去槓桿化運動,但由於新冠疫情的限制對經濟造成了影響,因此被迫改變方向。 展望未來,穩定槓桿和控制金融風險仍然是一個關鍵主題。

使這種向更俱生產力的部門轉型具有挑戰性的是與美國不斷惡化的關係。 拜登政府已將其戰略從遏制中國轉變為旨在將中國的技術發展“凍結”在當前水平的戰略。 最近對中國獲得美國半導體技術的全面限制反映了這種轉變。 它迫使北京在關鍵技術方面變得更加自給自足,並放慢了追趕速度。

黨代會結束後,習近平主席將繼續擔任最高領導人。 但結構性逆風意味著他和他的新領導層同事的政策選擇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