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銀行家正在向我們吹噓“強勢美元”


作者:Ryan McMaken 通過米塞斯研究所,

2 月 8 日,日元兌美元跌至 24 年低點,跌至 143 日元兌美元。 自那以後,日元匯率在 142 到 144 之間徘徊,變化不大。 2021 年 9 月,一個人只需要 109 日元就可以買到一美元。

總體而言,日元兌美元在過去一年中下跌了 21%,但日本央行顯然沒有改變方向的計劃。 我們也不應該期望它這樣做。 日本的債務負擔 已經變得如此巨大,以至於任何提高利率的企圖 否則收緊貨幣條件將被證明是非常痛苦的。 因此,日本央行現在處於成為 世界上最後一家堅持負利率的央行.

不只是日本

日元在世界主要貨幣中跌幅最大,但並不孤單。 過去一年,歐元兌美元下跌了 14%,而英鎊則下跌了 13%。 甚至比西方中央銀行更容易受到貨幣操縱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也下跌了。

所有這一切意味著我們聽到了很多關於所謂的“強勢美元”的消息,但不是很好。 相反,在討論所謂強勢美元的背景下,它的危害有多大,以及我們必須如何探索在政治上可行的情況下盡快讓美元走弱的方法。

當然,這種說法必須堅決反對,因為美元並不是“太強”,而是說美元“強”根本不是關於美元的。 這關係到其他貨幣的疲軟,關係到其他中央銀行如何接受比美聯儲更糟糕的貨幣政策。 比如說,如果其他國家政府和中央銀行擔心美元過於強勢,那麼這些機構就會受到歡迎,採取能夠強化本國貨幣的政策。

相反,我們將聽到美聯儲必須如何“採取行動”通過更寬鬆的貨幣來削弱美元,從而通過降低購買力來堅持持有美元的美國人。

“我們沒有讓貨幣 X 膨脹太多,都是美元的錯”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今年 7 月就是這種言論如何運作的一個完美例子。 由於日元兌美元真的開始下滑, 他認為 “這與其說是日元疲軟,不如說是美元走強。” 黑田東彥在多年的負利率之後說這些話,就在日本央行加倍買入之後“大量債券” 以壓低利率和借貸成本。黑田東彥的話也是在瑞士央行 15 年來首次加息幾週後發表的。這只是歐洲央行與其他銀行相比鴿派的又一個例子,然而,然後黑田東彥硬著頭皮說,這都是關於美元的。

這是我們應該學會期待的關於“強勢美元”的談話。 你看,讓貨幣貶值的中央銀行不應該受到責備。 這是美元的錯。

對強者的其他批評在最後一點上沒有那麼明確,而更多地只是為了讓我們所有人相信相對不那麼疲軟的美元是一件壞事。

歸咎於“強勢”美元而不是疲軟、膨脹的貨幣

考慮一下本月早些時候 CNN 的一篇題為“美國強勢美元正在傷害其他所有人.” 文章做了許多正確的事實陳述。它指出,當美元相對較弱時,貨幣更弱的國家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將更加困難。世界上有很多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包括主權債務。文章還正確地指出,當必須以強勢貨幣支付時,弱勢貨幣將難以進口商品和服務。想想斯里蘭卡的情況或 巴基斯坦. 此外,當美元較弱的原因是美元區的利率相對較高時(如目前的情況),這可能意味著貨幣較弱的國家的資本外逃:投資者希望美元投資於利率相對較高的美國證券。 這都是真的,對於這些貨幣讓美元看起來不錯的國家來說,這都是壞消息。 但請注意,框架是如何將這些問題歸咎於“強勢美元”而不是其他貨幣的疲軟。

作為最後一個例子,考慮週五在 CNBC 上關於如何“強勢美元傷害投資者。”具體來說,“強勢美元會抑制公司在國外賺取的收入,因為以弱勢外幣形式帶來的資金被轉換為更少的美元。”同樣,這在技術上是正確的,但將其視為“強勢美元”問題是一種奇怪的做法。這裡真正的問題不是美元太強。問題是投資者沒有正確預測投資這些央行所在的其他國家所涉及的真正風險至少像美國中央銀行那樣不負責任。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 問題從來不是美元“太強”。 問題是其他央行更糟糕,其他貨幣貶值 造成不穩定、財富損失和經濟危機。

美國央行行長們——迫於民粹主義對美國 CPI 價格通脹的壓力——略微控制了美國的貨幣通脹,這一事實幾乎不能成為我們為美元所謂的巨大力量而搥胸頓足的理由。 相反,我們應該關注“疲軟的歐元”、“懦弱的日元”和“悲慘的斯里蘭卡盧比”。 儘管如此,央行行長及其媒體盟友正試圖讓我們認為問題在於美元的強勢。 美國央行行長犯了很多罪,但央行行長不是他們的錯 別處 往往更加任性。

如果這一切都止步於此,那麼我們也許可以將其全部註銷,作為錯失的學習疲軟貨幣教訓的機會。 但不幸的是,談論美元疲軟往往會導致政治惡作劇。 在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在 1980 年代初大幅提高美國利率後,美元相對於外幣變得更加堅挺。 所謂的強勢美元問題很快成為國內外政界人士的熱門話題。 隨後,法國、德國、日本和英國的政客開始遊說美國政府讓美元貶值,以換取外匯。 三年後,在不成熟的經濟正統觀念的推動下,美國政府政客屈服於壓力 所謂的弱勢貨幣價值.

美國政策制定者因此在 1985 年接受了廣場協議,此後不久美元開始貶值和購買力。 當然,這是以犧牲美國儲戶和消費者為代價的。 通脹主義者獲勝,新一代人了解到,在談論“強勢美元”之後,往往很快就會出現貶值的呼聲。 這次不太可能有任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