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Tsvetana Paraskova 通過 OilPrice.com 撰寫,
日本的公私合作夥伴關係計劃進行測試,將太空產生的太陽能傳回地球。
在太空中安裝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以產生 1 吉瓦 (GW) 電力的成本預計將超過 72 億美元
中國也有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太空中建造一個 GW 級的太陽能發電站
在利用太空太陽能為地球供電的最新雄心勃勃的項目中,日本公私合作夥伴計劃最早在 2025 年測試太空產生的太陽能是否可以傳輸到地球並轉化為電能。
這家日本企業是近幾個月來一系列計劃和實驗中的最新一項,這些計劃和實驗旨在測試太陽能轉化為微波的能量是否可以傳送到地球表面的接收站以供大規模使用。
科學家和科幻作家長期以來一直夢想著有這樣一種太陽能:無論天氣如何,無論白天還是黑夜,都能利用太陽能。 這將克服地球上太陽能發電的限制,地球上只有陽光普照才能發電。 此外,微波可以穿過雲層,因此通過微波將能量發射到地球不會因天氣條件或一天中的時間限制太陽能。
當然,限制是大規模執行此操作的技術和成本。
在太空中安裝大型太陽能電池板以產生 1 吉瓦 (GW) 電力的成本預計將超過 72 億美元(1 萬億日元),日經亞洲 報告.
儘管如此,由京都大學教授 Naoki Shinohara 領導的研究人員仍將嘗試向地球發射太陽能,以證明在太空中利用的太陽能可用於滿足地球上的電力需求。
日本的項目涉及工業界、科學家和政府航天局,分別於 2015 年和 2018 年成功進行了水平微波功率傳輸測試,測試距離均為 50 米(164 英尺)。 未來將嘗試距離在 1 公里至 5 公里(0.62-3.1 英里)之間的垂直傳輸。
“如果我們能夠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展示我們的技術,它也將成為與其他國家進行太空發展的討價還價工具,” 篠原告訴日經新聞。
在太空中產生太陽能並將其傳回地球的競賽白熱化。
兩年多前,五角大樓 測試成功 近地軌道上的太陽能電池板,作為未來潛在發電系統的原型,它捕獲來自太陽的光並將其作為能量傳回地球。
今年年初,加州理工學院太空太陽能項目 (SSPP) 推出 Transporter-6 任務,在軌道上發射了一個原型,稱為空間太陽能演示器 (SSPD),它將測試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的幾個關鍵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收集太空中的太陽能並將能量傳回地球。
“當完全實現後,SSPP 將部署一系列模塊化航天器,這些航天器收集陽光,將其轉化為電能,然後將電能遠距離無線傳輸到任何需要的地方——包括目前無法獲得可靠電力的地方,” 加州理工學院在 1 月份表示。
中國也有雄心勃勃的計劃 建造一個太陽能發電站 中國專家在 4 月份對《環球時報》表示,在 GW 級別的太空中,這將使該項目可用於商業用途。
同樣在 4 月,歐洲航天局 (ESA) 簽署了兩項商業規模天基太陽能發電廠平行概念研究的合同——該機構新的 SOLARIS 計劃的關鍵一步——使從太空收集太陽能用於地面的可行性日趨成熟清潔能源需求。
“研究將考慮盡可能廣泛的選擇,包括研究將能量安全有效地輸送到地球的所有不同方式:射頻傳輸、激光以及簡單地將陽光反射到地面上的太陽能發電場”歐空局負責 SOLARIS 提案的負責人 Sanjay Vijendran 說。
根據歐空局的說法,“這個概念與地面可再生能源相輔相成,而不是競爭,因為天基太陽能可以在持續的 24/7 基礎上可靠地提供電力,隨著間歇性可再生能源的份額繼續增加,為電網提供急需的穩定性增加,減少對大規模存儲解決方案的依賴。”
隨著能源危機、淨零目標和 土地供應問題 對於可再生能源裝置,如果技術和成本允許,太空太陽能可能成為未來解決方案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