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今年夏天俄羅斯對歐洲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激增


通過亞歷克斯·基馬尼 石油價格網

儘管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烏克蘭戰爭前歐洲大部分天然氣進口)的供應量下降到涓涓細流,但歐洲一直在如飢似渴地收購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自從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歐洲一直在努力擺脫俄羅斯能源商品的依賴。 歐盟已禁止俄羅斯煤炭,併計劃在 2022 年底之前阻止大部分俄羅斯石油進口,以剝奪莫斯科在烏克蘭發動戰爭的重要收入來源。

但事實證明,放棄俄羅斯天然氣比歐洲所希望的更加繁重。 儘管俄羅斯管道天然氣(烏克蘭戰爭前歐洲大部分天然氣進口)的供應量下降到涓涓細流,但歐洲一直在如飢似渴地收購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華爾街日報 已報告 在截至 8 月份的一年中,歐盟對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同比增長 41%。

俄羅斯液化天然氣一直是製裁制度的黑馬,”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研究員瑪麗亞·沙吉娜告訴《華爾街日報》。 向歐洲出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的進口商辯稱,這些貨物不受當前歐盟制裁的影響,從俄羅斯和其他供應商那裡購買液化天然氣有助於控制歐洲能源價格。

液化天然氣洪水

也許歐洲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可以從純粹的經濟基礎上證明是合理的。

過去幾週,歐洲的天然氣價格暴跌,CNBC 報導稱,“液化天然氣油輪浪潮正在能源危機中壓倒歐洲,並打擊天然氣價格。”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 (CNBC) 的 MarineTraffic 報導,目前有 60 艘 LNG 油輪,約佔全球 LNG 船的 10%,正在西北歐、地中海和伊比利亞半島航行或停泊。 這些船被認為是浮動液化天然氣儲存,因為它們無法卸貨,這會影響天然氣價格和運費。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船隻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美國。

隨著歐盟在入侵烏克蘭後試圖降低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歐洲的天然氣需求猛增。 歐洲已經取代亞洲成為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首選目的地,現在 占出口總額的 65%. 歐盟承諾在年底前將俄羅斯天然氣消費量減少近三分之二,而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則誓言要 徹底消除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 與管道天然氣不同,過冷液化天然氣更加靈活,可以從包括美國和卡塔爾在內的偏遠地區運輸。

歐洲在這裡並不孤單。 航運數據顯示中國已進口 增加近 30% 的氣體 今年到目前為止來自俄羅斯,通常以大幅折扣價出售。

值得慶幸的是,向歐洲進口俄羅斯液化天然氣有一個明顯的好處:歐洲大陸已經成功地提前填滿了天然氣儲備, 路透社的燃氣表 揭示 93.8% 的歐盟儲氣庫目前已被填滿。

資助普京的戰爭機器

儘管如此,很難說即使購買相對少量的俄羅斯液化天然氣也沒有為普京的戰爭機器提供資金。 儘管自 3 月初以來俄羅斯液化天然氣僅佔歐盟和英國天然​​氣進口的 8%,但這種貿易與歐盟剝奪俄羅斯化石燃料收入的努力背道而馳。

很多責任都歸咎於瑞士,80% 的俄羅斯原材料通過這個中歐國家及其近 1,000 家大宗商品公司進行交易。 瑞士是一個重要的全球金融中心,儘管該國遠離所有全球貿易路線並且沒有出海口,但其商品行業蓬勃發展; 沒有前殖民地領土,也沒有自己的任何重要原材料。 事實上,瑞士非政府組織 Public Eye 的媒體官 Oliver Classen 表示, “與旅遊業或機械工業相比,該行業在瑞士 GDP 中的佔比要大得多。” 根據 2018 年瑞士政府報告,大宗商品交易量達到近 1 萬億美元(9038 億美元)。

根據瑞士駐莫斯科大使館的一份報告,德國之聲報告稱,80% 的俄羅斯原材料通過瑞士進行交易。 其中大約三分之一是石油和天然氣,而三分之二是鋅、銅和鋁等賤金屬。 換句話說,在瑞士辦公桌上簽署的交易直接促進了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繼續自由流動。

考慮到這一點,這絕對是一件大事 天然氣和石油出口 是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佔俄羅斯預算的 30% 至 40%。 2021 年,俄羅斯國有企業僅從石油出口就賺取了約 1800 億美元(1630 億歐元)。

再一次,不幸的是,瑞士一直在用小手套處理其商品貿易。

據德國之聲稱,原材料通常在政府之間和通過商品交易所直接交易。 但是,它們也可以自由交易,而且由於資金充裕,瑞士公司專門從事直銷業務。

在原材料交易中,瑞士商品貿易商採用信用證或信用證作為首選工具。 銀行將向交易者提供貸款,並作為抵押品收到一份文件,使其成為商品的所有者。 一旦買方向銀行付款,商品的單據和所有權就會轉移給他/她。 實際上,這樣做是在不檢查其信譽度的情況下授予交易者更多信貸,而銀行則將商品價值作為擔保。

這是過境貿易的一個典型例子,只有資金流經瑞士,但實際原材料通常不會觸及瑞士領土。 因此,瑞士海關當局的辦公桌上沒有關於交易規模的詳細信息,導致有關原材料流量的信息高度不精確。

整個大宗商品貿易記錄不足,監管不足。 您必須四處挖掘以收集數據,但並非所有信息都可用,” 伯爾尼大學法律與可持續發展高級講師 Elisabeth Bürgi Bonanomi 告訴德國之聲。

顯然,缺乏監管對商品貿易商非常有吸引力,尤其是那些處理在剛果等非民主國家開采的原材料的貿易商。

“與金融市場不同,金融市場有打擊洗錢和非法或非法資金流動的規則,以及金融市場監管機構,目前商品交易沒有這樣的東西,” Public Eye 的金融和法律專家 David Mühlemann 告訴德國廣播公司 ARD。

但不要指望事情會很快改變。

瑞士非政府組織 Public Eye 和瑞士綠黨等機構提議建立一個基於金融市場模式的大宗商品監管機構的呼籲迄今未能取得成果。 瑞士人民黨(SVP)的托馬斯·馬特恩(Thomas Mattern)公開反對這一舉動,堅持認為瑞士應保持中立,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監管,大宗商品領域也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