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代會後的中國:現在呢?


羅傑·加賽德(Roger Garside)通過大紀元時報撰寫,

當習近平的前任擔任國家領導人時 中國 和它的共產黨, 胡錦濤,在 10 月 22 日的黨代會閉幕會議上,在 2300 名代表的眾目睽睽之下被取消, 向世界展示了習近平掃除了所有對手,現在是無可爭議的國家統治者。

然而,在他提交給國會的政治報告中, 習近平列舉了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他的勝利無助於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是他決心捍衛的政治制度的產物。 事實上,他的勝利會加劇這些問題,因為在選擇下屬時,他優先考慮對他的忠誠,而不是政府的經驗和能力。

更重要的是, 這些問題本質上是由習近平及其支持者更加堅決捍衛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其中包括債務高山、生態災難、導致孤立和永久封鎖的“零新冠病毒”戰略以及美國及其盟國日益增長的敵意等經濟問題。

中國的政體病入膏肓。 這就像一個患有晚期尿毒症的人,只能通過腎臟移植來挽救。 中國需要政治移植:民主革命。

習近平沒有選擇系統性變革,而是選擇了加劇中國問題的軌跡。 他用回歸和封閉代替了鄧小平的“改革開放”。 他將國有企業置於創造財富的私營部門之上。 為了統治,他依靠的是技術極權主義,而不是信任。 他對美國及其盟國過早的戰略挑戰已將他們的良性夥伴關係轉變為敵意和不信任。 在這一切中,他疏遠了 5 億創造財富的中國人,他們享受著鄧小平的戰略給他們帶來的創業、出國旅遊和留學的新自由。

隨著未解決的問題催生危機——債務堆積如山,先是導致房地產行業崩潰,現在是一場慢動作的金融危機——習近平將加強與美國及其盟國的對抗,調動背後的民族主義情緒,利用該政權長期培養的沙文主義。 這對世界來說將是非常危險的。 習將被不敢約束他的應聲者包圍。

我們不能坐等中國的專制制度崩潰。 我們必須積極主動。

我們有大量資產可供調動,例如世界主要儲備貨幣、資本市場、投資融資池和科技創新中心。 開局緩慢後,美國採取果斷行動; 它的盟友必須效仿。

我們不能規定中國的治理方式,但我們可以讓那些希望進行系統性變革的中國人實現這一目標。 諸如第 20 屆國會之類的場合給人一種虛假的印象。 這是一個外強內弱的政權。 如果習真的強大,他就不需要讓他的前任被拖出國會。 如果黨真的有信心,它將在自由選舉中服從人民的判斷,以代替這種力量和團結的偽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