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荷蘭合作銀行的 Michael Every
胡是誰,什麼是什麼
對於一些人來說,今天的重大新聞是英國前首相博約放棄保守黨領導力競賽,標誌著前總理蘇納克加冕為下一任國家領導人。 將會有人談論這對英國的“白痴風險溢價”意味著什麼”。 然而,鑑於市場、中央銀行和像蘇納克這樣的參與者建立了一個全球系統,該系統不僅 不是 故障安全,但事實上 設計的 在醫療保健、供應鏈、通貨膨脹、能源安全、金融穩定、環境甚至國防方面失敗, 有人想知道誰是真正的白痴. 正如 Taleb 所說,那些談論 MRP 的人持有他們自己的白痴 (IYI) 風險溢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沒有正確定價,例如,週五已經看到關鍵債券收益率飆升和日元崩盤,需要中央-銀行干預根本無法解決問題。
了解您是否與 IYI 打交道的一個很好的篩選機制是,如果有自由選擇,他們是否首先關注 Sunak 的故事,而不是周末在中國發生的事情。
習近平再次被任命為中共總書記,任期又是史無前例的五年:因為年齡限制被打破,黨章被改寫,以習近平的哲學為核心,同時讓中共黨員有責任保護它和習近平,大多數中國專家說可能有更多條款可以遵循。 這種權力的擴大也是一種集權。 政治局和關鍵崗位上堆滿了習的支持者:“意識形態沙皇”王滬寧站出來了; 前上海老闆李強為新總理; “市場寵兒”李克強和劉鶴下台。 此外,儘管中共的媒體管理著國會, 習的前任胡錦濤在鏡頭前被強行驅逐。 官方的藉口是他感覺不舒服:中共知道這些照片在許多分析人士看來是故意的。
彭博社說,“隨著習近平的收緊政策警告投資者,中國市場暴跌。” 不是有人說現在是幾天前購買的時候嗎? 他們不會在幾個小時內再次這樣做嗎?
中國數據在國會驅動的滯後後剛剛發布,而且比預期的要好得多:最近幾天有人在忙嗎? 環比增長 3.9%,預期增長 2.8%,同比增長 3.9% 對 3.3%,但年初至今 (ytd) 仍按預期增長 3.0%,表明向後修正。 在其他地方,工業生產同比增長 6.3%,而預期為 4.8%,儘管本地和全球需求萎縮; 年初至今零售額同比增長 0.7%,低於市場預期; 年初至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 5.9%,而預期為 6.0%; 房地產投資為-8.0% ytd,差於預期的-7.5%; 新房價格環比下跌-0.3%; 和住宅物業銷售同比-28.6%,略好於上月的-30.3%。 我 我不確定 GDP 標題在總體情況下有多大意義,或者我們應該花多少時間擔心它的未來。
數據的平衡顯示了一連串西方熟悉的令人沮喪的問題:私人債務過多——中國消費者的債務收入比高於美國人; 公共債務過多——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的比率剛剛超過 50%,公共部門的綜合赤字已經達到戰時水平; 價格過高、供應過剩的住房市場; 巨大的收入和財富不平等; 結構性通貨緊縮——西方一直到 2021 年; 人口崩潰——到 2100 年,中國人口可能接近美國; 全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商品的需求下降(出口增長同比僅下滑至 5.7%,而進口增長保持在 0.3%),因為自特朗普以來美國已明顯將需求轉移到其他生產國; 和冷戰,美國故意阻止獲得技術。
您認為中國將如何解決這些結構性問題? 為了澄清 IYI, 如何按照馬克思列寧毛澤東思想來解決? 這是否意味著對西方來說更便宜的東西、低通脹和免費擁抱? 可悲的是,這種西方“因為市場”分析的潛在破壞是巨大的。
為了說明這一點,最近的一項全球民意調查已經顯示 許多國家的親中情緒崩潰,而對美國的積極看法有所反彈. 《金融時報》刊登了澳大利亞前總理、中國鴿派鷹派陸克文的一篇專欄文章,他甚至在政治局最終陣容明確、胡錦濤事件爭論不休之前,“習近平的代表大會報告暴露了一個咄咄逼人的國家主義者世界觀”。
企業並非反應遲鈍,而是自然而然地發生衝突。
亞洲日經說’日本企業探索如何在緊張局勢中走向“零中國”‘,並聲稱本田一直在推行一項計劃,將中國從其供應鏈中剔除——並發現這將非常昂貴/通貨膨脹。
德國總理舒爾茨忙於“因為通貨膨脹”而放棄重新武裝的承諾(用布萊爾的話來說,“如果你認為國防很昂貴,那就試試少吧。”)堅持與中國的貿易必須繼續, 儘管這個想法被所有其他利益相關者否決,但中國可以購買漢堡港的股份。 再說一次,正如東歐人目前所說的那樣, 德國是一個偽裝成國家的貿易協會。
或許是為了總結美國的觀點,The Hill 發表了一篇由經濟學人智庫前中國作家撰寫的題為“十年前,我們誤會了習近平。 在他的加冕典禮上,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 它打開了親中國的西方專家 “對一個男人來說, […] 弄錯了。” 它強調, “在我在中國的這段時間裡,我遇到了一些迷人的人物,他們本質上是在出賣美國的利益,但卻完全忘記了自己的角色,或者商界的集體角色。” 它的結論是, ”我的網絡中的人表示警告說,正當他們意識到來自習近平的中國的威脅時,他們越來越無力在自己的組織內進行變革。 也許在北京這個轟動的一周將有助於扭轉這一趨勢。 但我不會打賭。”
歷史學家尼爾·弗格森(Niall Ferguson)沒有像往常一樣賭注,他在彭博社發表了一篇強悍的專欄文章,還有一個強悍的人 學術論文 支持它,這向 IYIs 強調了這一點的重要性。 它的標題是,’冷戰如何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歷史表明,沒有什麼比多次大而長期的衝突更能引起財政和貨幣不穩定的了。‘關鍵點是:
“大衝突是 20 世紀的主要現象,幾乎改變了所有地方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生活。 但最近,它們的重要性在大多數人的腦海中已經淡化了。 毫不誇張地說,在 1991 年至 2018 年的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換言之,即冷戰一戰和冷戰二戰之間的時期——許多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對戰爭失去了興趣。
由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爭規模相對較小(波斯尼亞、阿富汗、伊拉克),更類似於殖民治安行動,我們忘記了戰爭是歷史上最穩定的通貨膨脹、債務違約——甚至是飢荒的驅動因素。 大規模戰爭同時破壞生產能力,破壞貿易,破壞財政和貨幣政策的穩定。 經濟學家傾向於將戰爭視為“外生衝擊”,通常在他們的模型中忽略它們。 然而,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戰爭不是外生的,而是歷史進程的內生原動力——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萬物之父”。
首先,戰爭在通脹預期的歷史中發揮了非常顯著的作用……其次,戰爭常常導致利率歷史上的不連續性。”
弗格森強調,新冠病毒引發了戰爭規模的財政反應和戰爭式的生產能力關閉:我們今天就在這裡; 戰爭仍在我們身邊。
“毋庸置疑,大國衝突的捲土重來讓決策者的生活變得艱難,就像 1973 年一樣。我最近聽說,2020 年代不太可能像 1970 年代那樣通貨膨脹,因為勞動力較少有組織,因此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風險較低。 但我會提請你注意一些重要的差異,這些差異使我們當代的情況比 1970 年代的情況更令人擔憂。”
簡而言之,貨幣供應量增長較高; 生產力更差; 人口結構更糟——更多的老年人意味著更高的通貨膨脹,而不是更高的資產價格“因為退休人員”; 財政狀況要糟糕得多; 金融市場更加脆弱; 環境也是如此。
弗格森總結道:
“我們可能會走運。 我們可能只是重新運行 1970 年代 – 儘管從英國最近發生的事件來看,我們可能會以相當快的速度這樣做:從通貨膨脹的理髮師預算 (1972) 到不滿的冬天 (1978-9)幾周而不是幾年。 然而,還有一個更糟糕的情況,即我們接近 1940 年代,地區衝突合併為第三次世界大戰——儘管軍隊規模更小,無人武器系統眾多,而且炸彈威力更大、精度更高。”
他譴責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和中國。 他擔心,如果我們追求冷戰,我們就有可能陷入第三次世界大戰。 然而,他並沒有暗示雙方現在都明顯的上升趨勢有任何出路.
同時,IYIs 談論的是白痴風險溢價,而不是他們“不做”的更大的風險。
的確,新自由主義在某些人心目中根深蒂固,以至於 亞當·圖茲 分享來自 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烏克蘭在與俄羅斯的全面戰爭中應該接受激進的經濟改革,以縮減其國家規模以提高戰鬥效率,而不是繼續使用歷史上每個經濟體都使用的國家主義(西方支持)機制。 烏克蘭人可能會建議這些作者嘗試前線,看看他們對自由市場與中央集權的優越性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