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Sputnik 1 到今天的大型衛星星座,太空中的每個物體都是從少數幾個位置發射的。
正如 Visual Capitalist 的 Nick Routley 解釋的那樣,下面的地圖,來自 布萊斯科技,是對世界太空港(軌道和亞軌道)以及彈道導彈試驗場的全面了解。
在亞軌道太空飛行中,航天器到達外太空,但它沒有完成軌道公轉或達到逃逸速度。 在軌道航天飛行中,航天器在太空中至少停留一個軌道。
世界主要太空港
儘管上圖詳細列出了多種類型的火箭發射場,但我們將重點關注將衛星和乘客送入亞軌道、軌道及更遠的主要發射場。
編者註:上表包括截至發布日期所有正在運營和在建的站點。
上面的列表涵蓋了固定位置,不包括 SpaceX 的自主太空港無人機船。 目前有三艘現役無人機船——一艘位於洛杉磯附近,另外兩艘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港。
名單上最著名的兩個發射場是 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 (哈薩克斯坦)和 卡納維拉爾角 (美國)。 前者是作為蘇聯太空計劃的運營基地而建造的,並且是地球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Sputnik 1 的發射點。後者是美國宇航局的主要運營基地,並於 1969 年從那裡發射了第一次登月飛行。
全球太空港名冊有 長得很大 因為拜科努爾和卡納維拉爾角是鎮上唯一的遊戲。 現在許多國家都有能力發射衛星,而且更多的國家正在採取行動。
文昌航天發射場位於海南島,是中國最新的發射地點。 該網站於 2016 年首次成功發布。
位置,位置
上圖的一個有趣的怪癖是歐洲缺乏太空港。 歐洲的太空野心實際上是從 圭亞那航天中心 在南美洲。 自 1968 年以來,歐洲的太空港一直在法屬圭亞那運營。
赤道附近的低空發射地點是最理想的,因為將航天器從地表水平帶到赤道地球靜止軌道所需的能量要少得多。
島嶼和沿海地區也是發射場的常見位置。 由於開放水域無人居住,因此在發射失敗的情況下,碎片造成的傷害風險很小。
隨著對衛星和太空探索的需求增長,發射地點的數量也將繼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