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過剩,即反向牛鞭效應,在該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充分體現,因為在本應是本季節最繁忙的航運期的貨運量下滑。 還有報導稱,卡車運輸業可能在 2023 年第一季度遭受自 2008 年以來最嚴重的下滑。
讓我們首先強調我們在 5 月份預測的庫存過剩,隨著美國從亞洲進口的商品失去動力,跨太平洋航運集裝箱運價已經崩潰。 零售商正在取消海外訂單,迫使貨運公司減少航行。 這在很大程度上與進口商訂購了太多在大流行期間流行的商品有關,例如電視、電腦、高檔健身車和其他電子產品,而消費者在今年早些時候突然將消費習慣轉變為餐廳等服務,給零售商留下創紀錄數量的庫存。
洛杉磯港執行董事 Gene Seroka 告訴 彭博社 9 月份貨運量連續第二個月下降。 他表示,今年剩餘時間的前景將“疲軟”。
Seroka 表示,該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上個月處理了 709,873 個 20 英尺當量集裝箱,比去年同期下降 22%,是七年來 9 月份的最低水平。 他指出,到目前為止,銷量比去年的創紀錄水平下降了 4%。
洛杉磯港和鄰近的長灘港的入境集裝箱上個月同比下降 26.6%,至 343,462 個集裝箱,這是自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放緩發生在一個不尋常的時間,因為這被認為是運輸旺季,因為零售商為今年最大的購物季節增加庫存。 但今年不是,因為反向牛鞭效應壓垮了貨運業。
Seroka 將貨運放緩歸咎於:
“創紀錄的高通脹、燃料成本、利率和其他不確定性使美國人變得謹慎,這可能會影響可自由支配的支出。
“好處是:消費者猶豫不決和零售商庫存充足可能會導致商品在假期前降價。”
上週新的消費者數據顯示,由於通脹上升,9 月份零售額停滯不前。 我們注意到商店零售商環比下降 2.5%——這是自 2021 年 5 月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
… 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100 家公司的訂單達到了該調查 12 年曆史中的最低點。
正如嘉信理財首席投資策略師 Liz Ann Sonders 所解釋的,一線希望是供應鏈壓力正在迅速緩解:
供應鏈壓力基本回到大流行前水平(黑線是平均水平); 大宗商品和二手車價格幫助引領下跌
@DataArbor @會議板 @美國聯邦儲備 @主義 @NFIB @UMich pic.twitter.com/5UZsrvuDwt— 麗茲·安·桑德斯 (@LizAnnSonders) 2022 年 10 月 19 日
放緩正在蔓延到貨運行業。 FreightWaves 首席執行官 Craig Fuller 警告稱,這是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貨運下滑。
一家擁有數十年經驗的大型貨運軟件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今天告訴我,“第一季度可能是自 2008 年以來貨運業最糟糕的一個季度。”
— 克雷格·富勒 🛩🚛🚂⚓️ (@FreightAlley) 2022 年 10 月 1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