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製定了住房危機的噩夢情景


作者:葉燮,彭博市場記者兼分析師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被譽為宇宙中最重要的行業(2021 年底,高盛估計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資產類別,價值超過 60 萬億美元)

因此,它的持續低迷自然會引起官員們的擔憂,甚至是中國境外的官員。 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週描繪了一幅關於中國房地產市場衰退可能演變成銀行業危機的慘淡畫面。 在一種情況下,15% 的小型銀行可能會倒閉。

這種情況仍然存在左尾風險,但它突顯了習近平主席試圖維持經濟運轉所面臨的風險。

最近的貸款數據顯示,儘管廣泛的信貸增長顯示出改善的跡象,但作為住房抵押貸款的代表的長期家庭貸款需求仍然相當疲軟。 在債務市場上,直到最近才能夠獲得國家支持資金的中國開發商的掙扎表明,危機隧道的盡頭沒有曙光。

在其全球金融穩定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用一節專門討論了中國的住房問題。 根本問題是有據可查的。 房屋銷售下降和缺乏融資渠道正在加劇開發商的信貸緊縮。 這降低了他們完成公寓建設的能力。 停滯的項目導致購房者抵制抵押貸款,這給銀行帶來了壓力,導致他們在向該行業貸款時變得更加謹慎。

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許多開發商處於崩潰的邊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分析表明, 45% 的開發商可能無法用收益來償還債務,如果他們的庫存價值與當前的房地產價格掛鉤,其中 20% 的開發商可能會資不抵債。

因此,難怪大約 70% 的開發商離岸債券以 40 美分或更低的價格交易,這表明債務重組對於該行業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不可避免的。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更重要的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失敗可能會波及銀行業,尤其是小型銀行。 如果 10% 的銀行對陷入困境的開發商的敞口和 10% 與未完工房屋相關的抵押貸款成為不良貸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其研究中 15% 的銀行(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 10%)將未能滿足最低資本要求並需要救助。 (15% 的估計值接近其他經濟學家所說的。)

資料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連鎖反應並沒有就此結束。 受土地出讓收入下降的製約,地方政府支持房地產行業的資源有限。 如果是這樣,“可能會對脆弱性已經很高的更廣泛的企業部門產生不利的溢出效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

作為監管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是成為發出警報的卡桑德拉。 了解風險後,北京已經加大了對市場的支持力度。 但到目前為止,市場幾乎沒有出現有意義的好轉跡象,消費者信心陷入低谷。 危機拖得越久,噩夢般的情景就越有可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