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可能很快就會無償徵地


內森·伍斯特(Nathan Worcester)通過大紀元時報撰寫,

南非國民議會於 9 月 28 日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政府沒收 土地 不付給業主,這種做法被稱為“無償徵收”。

“這件事是情緒化的。 我們不能否認,” 南非農民 Herman J. Roos 在 9 月 29 日給《大紀元時報》的消息中說。

他指出,該法律不會改變南非憲法第 25 條——這是一項比裁決更激進的舉措。 非洲人國民大會 (ANC) 經常提倡。

徵收法案是在一個種族和經濟分裂的國家對土地改革的最新姿態,仍在等待全國省議會的批准。

然後,它需要總統西里爾·拉馬福薩(Cyril Ramaphosa)的簽名,他多年來一直公開支持無償徵用。

該法案通過了幾個少數黨的反對。

值得注意的是,國民議會由該國執政黨左翼非國大主導。

它控制著 400 個座位的會議廳中超過 57% 的座位。 第二大黨,中間派民主聯盟,控制著不到 21% 的席位,其次是公開的共產主義經濟自由戰士,控制著略低於 11% 的席位。 以反對無償徵用而聞名的右翼民粹主義自由陣線僅擁有 2.38% 的席位,即 10 個席位。

代表該國黑人農民的團體通常傾向於無償徵用, 如中所述 一份報告 來自美國農業部。

這是在絕大多數南非黑人或有色人種(該國特定的多種族類別)中大規模無地的背景下發生的。 在種族隔離及其對土地所有權的種族限制結束多年後,南非的大部分土地仍然集中在白人農民手中。

1990 年 8 月 7 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亞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南非總統弗雷德里克·W·德克勒克和非洲人國民大會 (ANC) 代表納爾遜·曼德拉的檔案照片。 (亞歷山大喬/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新法案將廢除該國 1975 年的土地徵用法,該法要求買賣雙方都願意。 該法的批評者指出,它可以追溯到種族隔離時代。

根據新法案,政府可以在某些有限的情況下“出於公共利益”徵用土地,而無需補償其所有者——例如,當土地被投機持有且未被開墾時。 根據該法案,在這些情況下,無償扣押最終可以被認為是“公正和公平的”。

然而,在實踐中,無償徵收並不一定容易。 案件可以在司法系統中擱置。

南非西開普大學法學教授 Sue-Mari Viljoen 在 10 月 4 日給《大紀元時報》的電子郵件中說:“國家一直有權根據情況以最低成本徵用土地。”

“現在規定國家可以支付零蘭德 [South Africa’s currency],只要它是合理的,法院將不得不核實這種合理性。”

2017 年 10 月 31 日,孩子們在南非林波波省的一個農場附近玩耍。(Gulshan Khan/AFP/Getty Images)

公共工程部長帕特里夏·德·里爾(Patricia de Lille)是左翼環保黨 Good 的成員,否認該法案將導致“沒有公平程序或公平補償”的大規模私有財產再分配。

“很多時候,反對徵收法案的人從未受到剝奪人們財產或擁有財產權利的法律的約束,”她在 9 月 28 日的一次會議上說。 議會辯論 在賬單上。

“我們有責任糾正南非土地所有權模式的歷史不公正,” 她補充說。

魯斯並沒有忽視執政黨在土地重新分配方面採取更積極努力的可能性,包括修改憲法。

“這是對非國大想要做的意圖的明確警告,” 羅斯說。

法學教授 Viljoen 也將其視為對農民的一個信號,儘管她強調“積極的農民”可能不必擔心。

我認為土地所有者應該對他們如何處理他們的財產更加謹慎。 當我們努力實施土地改革和住房需求時,讓寶貴的土地空置和閒置多年/幾十年,現在可能被視為不負責任的使用,”她在 10 月 4 日的電子郵件中寫道。

為什麼要徵收?

關於徵收的辯論與南非 1996 年種族隔離後憲法如何對待私有財產有很大關係。

其權利法案提到“國家對土地改革的承諾,以及為實現南非所有自然資源的公平獲取而進行的改革”。 這種語言將特定的、歷史上偶然的再分配目標嵌入到其對財產的基本定義中。

雖然美國權利法案確實允許徵用權,但其第五修正案要求“公正賠償”。 該修正案還闡明,未經正當程序不得剝奪人們的財產。

針對非國大支持徵收的言論,自由主義經濟教育基金會在 2018 年警告說,“所有南非人的財產權都處於危險之中,因為只要政府可以任意剝奪土地,人們就無法真正擁有財產權。”

其他評論員,如南非法學教授維爾容,認為無償徵用是正義的。

她最近 法律條文 在題為“在無土地中浪費土地”的推動徵用中,建議“國家不僅被允許,而且可能甚至被規定根據憲法以管理願景推翻和超越所有權。”

南非農民魯斯認為,非國大夾在民主理念和共產主義理念之間。

他指出,蘇聯在種族隔離時期培養了許多非國大流亡領導人。

羅斯擔心,在“所有財產都轉移給政府”之前,再分配不會結束。 他引用了鄰國莫桑比克從葡萄牙獨立後的土地國有化。

《大紀元時報》聯繫了經濟自由戰士、非國大和自由陣線,以徵求意見。 截至發稿時,他們都沒有回應。

在這裡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