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危機迫在眉睫


作者:Tuomas Malinen 通過大紀元時報,

我的專欄最近變得相當世界末日,但這是有正當理由的。 就在本週,我們得到確認,我們的金融體繫再次處於崩潰的邊緣, 當英格蘭銀行 (BOE) 被迫實施事實上的對英國養老基金的救助時。

9 月 28 日中午左右,英格蘭銀行(重返)進入金邊市場並開始購買期限較長的政府債券,以阻止其價值暴跌,這可能導致金融體系變得精神錯亂。 養老基金面臨重大追加保證金要求,這有可能導致其負債迅速連帶擠兌,因為對其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的信任將受到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客戶的質疑。

有效地,京東方介入以限制惡性循環 追加保證金 面臨 養老基金 因為後備母豬的價值崩潰。

如果沒有英國央行的干預,擁有約 3 萬億美元資產的養老基金——因此很可能還有其他金融機構——將大規模破產。本來可以 當天下午開始。 很明顯,如果世界主要金融中心之一的倫敦金融城面臨金融恐慌,它會在瞬間蔓延到世界其他地方。

似乎全球金融體繫再次被央行行長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出來。 然而,這只是一個臨時修復。

現在很明顯,一場徹底的金融崩潰威脅著所有西方經濟體,因為如果養老基金(由於其厭惡風險的投資狀況而通常被認為是非常愚蠢的投資者)面臨破產威脅,那麼任何其他金融機構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 我認為銀行業將是下一個。

銀行業是一項信任業務。 如果對銀行的信任或當局對銀行的無限支持消失了,銀行擠兌就開始了。

最著名的金融危機學者之一加里·戈頓 (Gary B. Gorton) 在他的著作《對金融危機的誤解:為什麼我們沒有看到它們到來》中將金融危機定義為“金融機構發行的短期債務持有人的事件。中介機構集體撤資或拒絕續貸。”

Gorton 通俗地說,在金融危機期間,大量持有銀行金融負債(如存款)的人想要套現。 因此得名:銀行擠兌。

例如,在 1819 年的美國恐慌期間,人們在銀行外排起了長隊,將他們的新金融創新——紙幣換成金屬貨幣。 1819 年的恐慌促成了美國第一次經濟蕭條。

但是,銀行擠兌可能是不可見的,因為其他銀行和金融機構“擠兌”了銀行的負債。 例如,在危機期間 2007–2008,在銷售和回購協議 (repo) 市場、商業票據市場和主要經紀人餘額方面存在擠兌。 大多數人沒有註意到恐慌的最初階段,因為金融公司依靠其他金融公司的負債和資產運行。

主要的一點是,隨著負債以任何形式集體提取,銀行最終會用盡資產來質押/出售以滿足提取請求,銀行就會倒閉。

展望未來,系統性銀行擠兌的最大風險很可能在歐洲。

歐洲的公司和家庭已經並將繼續受到嚴重的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的利率和飆升的能源價格的影響。 他們受到了各方的打擊,這很可能會導致他們中的許多人在財務上失敗。

銀行目前還受到政府債券價值大幅下跌的打擊,它們用作抵押品。 這些可能很容易導致銀行的級聯損失,可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規模和寬度。

我發現如果沒有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大規模干預,我很難想像這些事態發展如何不會導致銀行業危機。 就像我一樣 細化,一場始於歐洲的銀行業危機不會持續下去。

那你怎麼準備呢?

銀行業危機的一個特徵是,許多銀行,可能是所有銀行,都會對客戶關閉大門,並發布提款限額。 另一個特點是金融系統的混亂,尤其是卡支付,零售支付系統可能會完全癱瘓。

2015 年夏天,我和前妻在希臘時,整個經濟基本上在周末變成了以現金為基礎的經濟。 2015 年希臘銀行業危機是由歐洲中央銀行造成的,當時它完全不負責任,很可能是由 政治動機,使希臘銀行無法獲得緊急流動性援助。

設置了取款限額,餐館、商店等場所的信用卡機器“消失”或“損壞”,最後,現金不再從自動取款機中流出。 實施了資本管制,普通希臘人將資金轉移到國外的能力受到嚴重阻礙。 我們自然有足夠的現金,這種情況經常發生,當一個人與一位危機研究人員一起前往一個受到危機威脅的國家時。

要點是(曾經),在銀行危機期間,您將無法完全訪問銀行中的存款。 因此,銀行卡等電子支付可能會變得無用。 在極端情況下,您的存款可用於在稱為“紓困”的過程中對陷入困境的銀行進行資本重組。

此類法律是在 2008 年金融危機之後實施的,並且是第一次為解決銀行業危機而頒布的。 2013 年的塞浦路斯.

從技術上講,您在銀行中的每一筆金額都超過存款保險門檻,這個限額也可能不是“一成不變的”,都會受到銀行危機中紓困的威脅。

我們已經警告過 2017 年 3 月 在 2008 年金融危機期間爆發的全球金融體係從未真正得到治愈。 我們注意到,它和全球經濟僅靠中央銀行和政府的持續干預以及幾乎無限的信貸供應才得以維持。 9 月 28 日,我們得到了京東方的最終確認,事實確實如此。

我們陷入了深深的麻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