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0954ET):
德國報紙 明鏡周刊 報導稱,德國安全官員認為“高效爆炸裝置“被用來炸毀波羅的海的北溪管道。
根據 SPIEGEL 信息,計算得出 爆炸裝置的效果可媲美 500公斤TNT 一定是用來破壞管子的。 各個測量站記錄的地震信號也包括在估計中。
先前未知的估計支持以下假設: 只有國家參與者可以在行動背後. 到目前為止,聯邦政府一直在對管道中斷的背景進行猜測。
這裡有很多 猜測俄羅斯是行動的幕後黑手. 這 然而,俄羅斯領導人將這一過程描述為針對俄羅斯的國際恐怖主義.
聯邦政府希望通過對北溪 1 號和 2 號管道進行更詳細的檢查獲得更多信息,這些管道在波羅的海博恩霍爾姆島的東北部和東南部被中斷。 在 安全界據說潛水員或遙控機器人可能會在周末評估損壞情況.
根據安全界的說法,在最好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就水下爆炸的類型和使用的炸藥得出初步結論。 然而,它是 難以預測還能找到多少痕跡. ——明鏡周刊
爆炸是如此之大,以至於瑞典國家地震網絡檢測到里氏震級為 1.9,而另一個記錄為 2.3…
據瑞典國家地震網報導,週一在北溪天然氣洩漏的同一海域發現了兩次強大的水下爆炸。
監測網絡稱,第一次爆炸發生在瑞典時間週一凌晨 2:03,震級為里氏 1.9 級,隨後是同一天晚上 7:04,震級為 2.3 級的第二次爆炸。
為了了解炸彈必須撕開什麼才能損壞管子,彭博社的哈維爾·布拉斯 (Javier Blas) 展示了 NS1 和 NS2 的鋼厚幾英寸,每個部分都塗有數噸混凝土。 布拉斯說,每根管子都“非常堅固”。
Nord Stream 管道的強度如何? 相當!
鋼管本身有 4.1 厘米(1.6 英寸)的壁,並塗有另外 6-11 厘米的鋼筋混凝土。 管道的每個部分重 11 噸,在使用混凝土後達到 24-25 噸。 pic.twitter.com/BFYnv36CaF
– 哈維爾布拉斯(@JavierBlas) 2022 年 9 月 27 日
引起我們注意的是,為什麼中央情報局會提前幾週警告德國北溪遭到襲擊?
中央情報局警告德國可能發生北溪管道襲擊 https://t.co/jwV0uWSmrV
– 零對沖(@zerohedge) 2022 年 9 月 27 日
現在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稱北溪襲擊是“破壞”,並表示將得到“堅決的回應”。
* * *
更新(0735ET):
路透社 週四援引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的話說,對歐盟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將得到“堅決的回應”。 他稱這些行為為“破壞行為”。
“目前所有可用信息表明,這是蓄意、魯莽和不負責任的破壞行為的結果。
“作為盟國,我們承諾為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強制使用能源和其他混合戰術做準備、威懾和防禦。任何對盟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蓄意攻擊都將得到統一和堅決的回應,“ 一個 北大西洋理事會 (NATO) 的聲明宣讀。
斯托爾滕貝格分別在推特上寫道:
Nordstream 管道遭到破壞令人深感擔憂。 #北約 致力於阻止和防禦混合攻擊。 任何對盟國關鍵基礎設施的蓄意攻擊都將得到統一和堅決的回應。 https://t.co/XSiqWK20xF
— 延斯·斯托爾滕貝格 (@jensstoltenberg) 2022 年 9 月 29 日
斯托爾滕貝格和北約都指出了管道襲擊的罪魁禍首,儘管一些歐盟官員暗示俄羅斯。
沒有提及北約是如何“評估其造成嚴重環境影響和航運中斷的損害是由蓄意襲擊造成的” 華爾街日報 著名的。
北約的聲明是在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吞併烏克蘭東部部分地區之前,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緊張局勢顯著增加。
有關第四次 Nord Stream 洩漏的更多詳細信息如下。
* * *
據瑞典海岸警衛隊證實,週四在波羅的海受損的北溪管道系統發現了新的洩漏。 路透社. 將此添加到其他三個洩漏點,總共有四個洩漏點自周一以來一直在向水中噴射天然氣。
“這四個中的兩個在瑞典的專屬經濟區,”海岸警衛隊發言人 Jenny Larsson 告訴 Svenska Dagbladet 報紙。 他說,另外兩個位於丹麥專屬經濟區。
雖然 NS1 和 NS2 在本週早些時候疑似海底爆炸期間都沒有運行,但它們充滿了通往德國的 NatGas,丹麥估計洩漏將在周日消散。
瑞典經濟區受損管道上方的波羅的海表面有兩個巨大的氣泡。 一個氣泡的直徑達到驚人的 2,950 英尺,而另一個則約為 600 英尺。
幾位歐盟領導人稱這一事件是“蓄意的”和“蓄意破壞的”,芬蘭表示只有國家行為者才能發動管道襲擊。
波羅的海地區日益緊張,因為挪威現在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最近取代了俄羅斯),提高了挪威大陸架上能源基礎設施站點、陸地終端和平台的安全性。 有報導稱神秘的無人機在石油鑽井平台上嗡嗡作響。
聯合國安理會將於週五應俄羅斯的要求開會,審查對 NS1 和 NS2 的損害。 俄羅斯美國大使館要求舉行會議,因為它“堅持需要對俄羅斯管道空前襲擊的情況進行全面和客觀的審查”。
路透社稱,大使館在其 Telegram 頻道上發表評論稱,美國試圖通過“非市場方法和製裁”將俄羅斯石油公司從全球能源市場“擠出”。
俄羅斯檢察官辦公室告訴國際文傳電訊社,北溪事件正在作為“國際恐怖主義”調查進行調查。
目前,NS1 似乎不會很快投入使用(NS2 雖然充滿了氣體,但從未投入使用)。 在今年冬天和 NS1 產能減少之前,歐盟通過管道從俄羅斯獲得了約 40% 的 NatGas,而彭博社目前的這一數字約為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