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放緩可能給人民幣帶來更多壞消息


作者:George Lei,彭博市場現場記者兼分析師

中國出口有望在 2022 年剩餘時間內進一步放緩,各種高頻數據集顯示全球需求正在降溫。 出口是自疫情大流行以來提振中國經濟的關鍵增長引擎,但出口正在萎縮。 這可能會給人民幣帶來更多壞消息。

韓國 9 月至 20 日的數據顯示,對中國的出口同比下降 14%,而對美國的出口下降 1%。 Capital Economics 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尼爾·希林 (Neil Shearing) 週一寫道,這可能是一個不祥的跡象,表明全球對中國製造的消費品的需求——韓國在供應鏈早期為其提供投入——正在疲軟。 香港 8 月份的出口也下降了 14.3%,是自 2020 年初疫情首次爆發以來的最大降幅。

運費暴跌也表明出口降溫:據彭博社報導,上週從上海到洛杉磯的一個 40 英尺集裝箱售價為 3,779 美元,自 2020 年 9 月以來首次低於 4,000 美元,是三個月前的一半. 據德魯裡供應鏈顧問公司稱,預計未來幾週還會出現更多下降。

這一消息來得再糟糕不過了,離岸人民幣目前的交易價格為 2020 年 5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距離歷史低點僅一步之遙——經濟學家們急於下調中國 2023 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美元兌人民幣可能需要大幅升值才能有意義地提振中國的出口; 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人民幣兌美國和香港以外的大多數北京貿易夥伴都在上漲。

中國出口商已經更加緊握外匯。 根據麥格理經濟學家 Larry Hu 和 Yuxiao Zhang 的說法,轉換率——衡量出口收入轉換為人民幣的份額——從 2021 年前八個月的 57% 下降到今年到 8 月的 36%。 如果這個比例保持穩定,出口商可能會多賣出 1180 億美元,換成人民幣, 麥格理估計.

中國出口量下降和人民幣貶值預期只會使出口商更不願意出售美元。 除非負反饋循環被打破,否則人民幣的下跌趨勢不太可能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