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聽說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沒有互相分享信息,或者你們隱瞞信息,你們就會被解僱。”
這顯然是去年 11 月摩根大通老闆傑米戴蒙會見了大約 15 位高管時的“俏皮話”。 據報導,這次會議是關於他的銀行建立一個新的支付處理系統,該系統將排除信用卡公司並完全“由銀行支付”。 英國《金融時報》的新發現.
報告指出,由該銀行的企業和投資銀行 (CIB) 牽頭的項目對 Visa 和 Mastercard 等公司構成了巨大威脅。 因此,該項目自然而然地與該銀行的消費者和社區銀行部門 (CCB) 產生了分歧,該部門負責 2021 年 50 億美元的卡收入。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報導,戴蒙的心態是“冒著現有收入的風險”,而不是讓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在技術上擊敗他們。
一位熟悉該項目的人士告訴英國《金融時報》:“傑米想了解可能對銀行機構構成威脅的產品。 如果 [pay-by-bank] 將被廣泛採用,銀行需要在那裡。 如果長期失敗,這有點像保險單。”
據報導,戴蒙遺憾錯過了 Square 流行的移動支付平台。 現在,他已將注意力轉向解決信用卡公司收取的昂貴交換費,以及亞馬遜和沃爾瑪等主要商家所厭惡的問題。
去年 11 月的會議由該銀行的企業和投資銀行負責人及其消費者和社區銀行部門的聯席負責人參加。 報告稱,目標是讓 CIB 實施該技術,而 CCB 則致力於闡明消費者保護。
摩根大通 CIB 全球支付主管 Takis Georgakopoulos 告訴英國《金融時報》:“CCB 和 CIB 之間的關係前所未有地密切。 我們都知道,支付創新是公司最大的機遇之一,我們致力於此。”
報告稱,這些類型的銀行支付系統已經在荷蘭和印度等地流行起來。 他們沒有在美國流行起來,因為消費者採用速度較慢,這與 ACH 付款仍需要數天而不是幾秒鐘才能清算這一事實有關。
雖然萬事達卡和維薩似乎還不擔心直接支付的前景,但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他們已經收購了 Tink 和 Finicity 等金融科技公司,以“增強他們促進直接交易的能力”。
同時,摩根大通的CIB和CCB仍在積極合作該項目。
傳統卡公司很快就會發現威脅的真實性:摩根大通計劃在明年將其銀行支付系統上線,並且已經在與一家金融科技公司進行談判,以提供基礎設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