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稱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角色是北約的“挑戰”


由 Kyle Anzalone 和 Connor Freeman 通過自由意志研究所撰寫,

在周三的講話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文職負責人猛烈抨擊中國 對聯盟的“挑戰”. 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說 北京對烏克蘭戰爭的支持、對北約擴張的反對以及對領土的主張 證明聯盟給中國貼上這個標籤是正當的。

主要是為了應對華盛頓日益增長的敵意,十多年來,莫斯科和北京加強了他們的關係。 在入侵烏克蘭之前,中俄進行了多輪軍事演習。 自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已多次會晤,重申這兩個亞洲大國的關係日益密切。

雖然北京有 未獲得公眾支持 對於莫斯科的戰爭,中國有 拒絕了幾項譴責俄羅斯入侵的要求. 隨著俄羅斯與西方市場更加孤立,北京大幅加強了與莫斯科的經濟聯繫。

北約形象

莫斯科入侵烏克蘭後,華盛頓對俄羅斯實施了大規模製裁,許多北約成員國同意縮減俄羅斯的能源採購。 其目的是粉碎俄羅斯經濟並禁用克里姆林宮的戰爭機器。

然而,西方對俄羅斯的經濟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飆升,使得莫斯科能夠用亞洲客戶取代萎縮的歐洲市場。 儘管俄羅斯石油的售價低於市場價格,但莫斯科對中國、印度和土耳其的出口增加,將盧布推至今年夏天的七年高位。

“總而言之,這只會增加北約盟國團結一致並意識到中國是我們今天和未來需要面對的安全挑戰的一部分的重要性,” 斯托爾滕貝格在 路透社的採訪.

與此同時,印度和土耳其也跟隨北京進口了更多的俄羅斯商品。 安卡拉是北約成員國。 美國和其他幾個北約成員國最近 與印度進行戰爭遊戲。

斯托爾滕貝格還對北京反對北約擴張提出異議. 1990年蘇聯解體時,北大西洋聯盟只有16個成員。 從那以後的 30 年裡,北約增加了 14 個新成員,不久將達到 16 個。 該聯盟的許多新成員是前華沙條約組織或蘇聯國家。 莫斯科長期以來一直抗議北約的擴張。 2008年,美國駐俄羅斯大使表示將聯盟擴大到烏克蘭和格魯吉亞 違反了俄羅斯所有的紅線. 北約還擴大了其全球影響力。

本週,北約成員國、美國和加拿大, 實施 共同過境台灣海峽。 去年——盯上北京,追隨華盛頓 帝國的 帶領英國、法國和德國軍艦在南海航行。

今年,北約新戰略構想瞄準中國 文檔. 英國首相利茲·特拉斯甚至公開呼籲“全球北約”在亞太地區保衛台灣並對抗中國。 在特拉斯的領導下,北京將首次被列為英國“國家安全的“威脅”……對北京採取更強硬的態度,” 時代 上個月報導。 在他的第一個國會 地址,拜登吹噓他“告訴習主席,我們將在印太地區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就像我們在歐洲與北約一樣……”